佛山日报讯记者莫璇报道:昨晚,央视《新闻联播》“高质量发展基层调研行”系列报道将目光投向佛山这座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用4分多钟报道了佛山制造转型升级的探索。
调研第一站选择了一家饮料瓶模具制造企业。这家企业特别之处在于,最忙碌的地方不是生产车间,而是只有几十个人的检测中心。作为吹瓶模具行业内8项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标准已经成为国内外饮料瓶供应商资质的试金石。
正是看到了标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近两年来,佛山在全国首创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培育认定,498家企业被认定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佛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数量位居广东地级市第一。如今在佛山已有32个企业的产品标准,被认定为行业的标准领跑者,这个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的前列。
央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典型案例。在海天味业,一瓶酱油的诞生被分拆为119道工序,过去老师傅的舌头就是标准,现在每一道工序就是一个标准;去年才成立的博智林机器人,一年就申请了1200多项专利,打造了50多台填补国内空白的建筑机器人; 在科达洁能,一家企业推动专利转化的标准就超过了30项,智能化陶瓷建材生产线开拓了市场新空间……
对于一向敢为人先的佛山制造来说,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不算什么,一条产业链的崛起才是成功。佛山在全国首创了制造业标准联盟,对标欧美最高、最优、最好的标准,组织机器人、陶瓷、模具等多个行业,自发制定了200多项高于国家标准的“佛山标准”。
正是得益于对标准的执着,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79.9亿元,增长8.9%,总量和增速均超过优势传统产业。
“佛山企业对于标准和专利的重视,令人印象深刻。”经过几天深入采访,央视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道:很多企业从市场竞争中深刻认识到,最终要站稳脚跟,必须在行业标准上拥有话语权。而佛山依托产业集聚优势,多方联手推动标准的制修订。这样的探索佛山还在继续,相信这也一定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